原本立志今天要早點睡的,結果搞到現在還是沒去洗澡== (我打完就會乖乖去洗,我保證!)
晚上跟許可吃飯,吃冰,散步,躺在小福前的木椅(對,用躺的,只要跟許小姐在一起,我就會忘記形象是什麼。反正隨地皆可躺,隨處皆可高歌,任真自適,又奈我何?)如果不是這樣,我怎會發現晚上躺在木椅聊天有多舒服,只可惜台北的天空沒有星星。
“你真的覺得你沒辦法同時做好幾件事?”
她認真問道。
我突然愣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要專心準備比賽,因此抗拒一切其他事物,但是這樣真的是好的嗎? 只是不斷地逼自己想論點,看新聞、評論文章,這樣就夠了嗎? 辯論需要的思維是什麼? 我辯論的原因又是什麼? 如果本來是為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我卻為了辯論而放棄去了解這個世界,那是不是有點背道而馳了?
我想我必須先排出個時間表,才能裝下我們滿到溢出來的待辦清單!
我真的很想知道要怎麼樣才能更有效率==
喜歡軍鈞的文字,不過度修飾,記錄了她認真思考的過程。關於部落,關於服務,我們是什麼心態?在他人眼中又是什麼姿態?
“我們去部落,卻不是把我們的眼光帶到部落,而是把部落的風光帶回自己的家。”
“現在的人就是太依賴數位的東西,什麼相機啊錄音啊這些東西,所以忘了用心去看見去感受。因為聽了這席話,我從此以後都很少帶相機出門,才開始覺得只有眼睛仔細看見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留在心裡;看見有人總是拿出相機拍個不停,就會替他感到擔憂,擔心他忘了用真實的眼睛看世界的方法。”
當我們不追求拍出最好的畫面時,是不是才能真的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這是攝影者的兩難嗎?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也許那些複製能夠讓你重溫那些快樂與悲傷,卻可能讓你在當下忘了應該要100%快樂與悲傷,而不是花20%的力氣去挽留終將逝去的影像與聲音。”
我如此努力地拍照、錄音、寫作,無非就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記憶沒有信心。太多研究,太多資料顯示,我們的大腦一點也不可靠,而我更是一個非常健忘的人,只要筆記本是空白的,往往腦袋也是。對我而言,唯有記錄,才能抗拒遺忘。
但是我會不會因此錯過了什麼呢?
我無法拋開這些工具,因為我相信即使不是給自己看,有些東西還是有給別人看的價值,而我現在努力的,就是求取記錄跟體驗之間的平衡點吧!願我能深刻的體驗之後,盡可能忠實的記錄。
“現在的人就是太依賴數位的東西,什麼相機啊錄音啊這些東西,所以忘了用心去看見去感受。因為聽了這席話,我從此以後都很少帶相機出門,才開始覺得只有眼睛仔細看見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留在心裡;看見有人總是拿出相機拍個不停,就會替他感到擔憂,擔心他忘了用真實的眼睛看世界的方法。”
當我們不追求拍出最好的畫面時,是不是才能真的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這是攝影者的兩難嗎?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也許那些複製能夠讓你重溫那些快樂與悲傷,卻可能讓你在當下忘了應該要100%快樂與悲傷,而不是花20%的力氣去挽留終將逝去的影像與聲音。”
我如此努力地拍照、錄音、寫作,無非就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記憶沒有信心。太多研究,太多資料顯示,我們的大腦一點也不可靠,而我更是一個非常健忘的人,只要筆記本是空白的,往往腦袋也是。對我而言,唯有記錄,才能抗拒遺忘。
但是我會不會因此錯過了什麼呢?
我無法拋開這些工具,因為我相信即使不是給自己看,有些東西還是有給別人看的價值,而我現在努力的,就是求取記錄跟體驗之間的平衡點吧!願我能深刻的體驗之後,盡可能忠實的記錄。
行文至此,突然很感恩室友借我網路線,讓我可以廢話一整晚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