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Respect Existence, or Expect Resistence

Overwhelmed. Absolutely overwhelmed.
Hardly can an article about protesting can be in such a depth with vivid description and touching stories. There are so many parts strike chords with me that I just have to cut and share them.



周三下午剛走過一場在椰林大道的遊行
烈日下
汗水流淌著我們的青春驕傲
每個步伐都是我們對政治的失望跟關切

而這個故事是在遙遠的土耳其
場景迥異 讀來卻備感熟悉:
他們只是站著 沉默地凝視
而你還要說他們是暴民?

他們拿起書本 閱讀是最好的抗爭姿態
因為思想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希望你可以花點時間 讀完它
因為這是一篇非常用心的文章
更因為裡面充滿令人動容的故事
然後 或許你會明白 抗爭是什麼

以下是我摘錄的一些感人小片段

埃爾多安的一席話,完全證明了他腦袋裡頭的民主等同於非常狹義的多數決,同時也明白的揭示了他就是一個擁選票而自重的威權主義者。這位自認為「民主」卻假裝沒有「憲政」、不知對話與協商為何物、甚至連裝蒜一下都不會的總理先生,接下來幾天的言論也同樣驚人。他先是在隔天面對記者訪問的時候表示,自己「不會在執行我的計畫時,還要徵詢塔克辛廣場上那些無賴的同意」,然後又非常白目的選在這個時候悠哉自得的出訪北非,完全不把抗議聲浪當一回事。埃爾多安的例子表露出一個高度自我中心的政府領導人如何看待權力與政治,無怪六月上旬《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會把他比作極權時代的土耳其蘇丹。其實,這位備受爭議的土耳其政治家,在早年的政治生涯裡面,就曾談過他對民主的看法。「民主就像是一列火車,」他說道:「你搭上它,往目的地出發,等到站的時候,也就是該下車的時候了。」


而當抗議群眾重新回到這座耗盡力氣從政府手中搶回來的小公園時,他們開始自發性地做起了掃除工作。聽起來好像很尋常的一件事情,對吧?可是你可以想像:一個清早還在街頭跟警察混戰的土耳其人,這會兒竟然拿著掃把跟畚箕在清理戰場,還把那些散落在地上的、幾個小時前剛從政府手中扔向他們的催淚瓦斯罐給撿起來,看了看,或許苦笑一下,然後丟進垃圾堆裡頭去──這畫面,我覺得更像是一部電影。


「佔領」雖然意味著把生活奉獻給抗爭,但抗爭當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同樣的道理,格茲公園裡頭的幾萬民眾,自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之道。當抗議群眾回到公園、建立起一座迷你的「帳篷之城」以後,許多自發性的組織與活動,也就跟著冒出來了。前述的大掃除,自然是建立起共同生活空間的第一步。接下來,一批醫療專業人員很快地在公園裡頭建立起醫務站,另一些人則負責管理各地送來的食物、飲水等物資。有人弄到了發電機,搞定了許多需要用電的場合,額外還架設了一座手機充電站。另外,廣場與公園周遭原本大門深鎖的店家,這會兒也開始支援起抗議群眾的衛生需要,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一間星巴克(考慮到這個資本主義的壞蛋象徵越來越常被各種抗議活動拿出來針對,這個景象其實還挺奇妙的= =")。


6月11日的激戰過後,留在廣場上的抗議者累得身心俱疲,再度遭到強烈打擊,他們的挫敗與憤懣不難想見。然而,12日這天,忽然有個叫Davide Martello的德國音樂家,默默地帶著幾個人,把一架鋼琴給拖到了塔克辛廣場的入口處。隔晚,他在廣場上幾不間斷地為群眾彈奏了十四個小時。很奇妙的,塔克辛廣場上人們的情緒就這麼跟著和緩、平靜了下來,許多多人圍著這架鋼琴聆聽了整夜的演奏會,偶爾跟著唱起了歌,或者為一首曲子的尾聲喝采,廣場上的一些警察,甚至還跑過來向他致意。


我們常常會讀到一個詞叫作「國家機器」,這個詞原先其實帶有一點負面意涵,意指政府體制只是一具為實現統治目的而運作的大型機器,而並不以人為它的核心考量。與此相應的,6月下旬的《經濟學人》,也有一篇文章把埃爾多安的多數決主義喻為「殭屍民主」,意思是說:這樣的民主圖具形式,卻「heartless」,並不能真正實現制度「為人民服務」的原初目的。「國家機器」與「殭屍民主」,說的其實都是同樣一個道理。國家和民主,最初都是為了給人們更好的生活而被創造出來的。但是,當國家變成一具沒有靈魂的機器,當民主變成了對群眾聲音毫無感知的殭屍,它們還有存在的意義嗎?「閱讀抗議」凸顯了政府對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理性、情感、故事、聲音全然的漠視,這是一個需要學習尊重人的存在的政府。廣場上的人讀著凱末爾的傳記與演講錄,讀馬奎茲,讀卡夫卡,他們在這個失去靈魂的政府面前展示了有關於人的各種書寫,集體靜默卻聲勢懾人。而毫不意外的,許多人手中都捧著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1984》,一個關於孤獨的個人,如何在極權體制底下掙扎求存的故事。

http://timeandimage.pixnet.net/blog/post/183721337/1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I will remember to smile next time


Dear Anne,

Since you see us as a sweet couple, I will use this metaphor to explain what I want to say. (Actually, being partners is also like in a relationship because you have commitments and expectations to each other.) Being a couple is really not an easy job. You have to constantly remind yourself why you like the person in the first place, especially after the honeymoon. (Hey, isn’t this summer like our honeymoon XD) But we often forget to do so, or at least I do.
After saying goodbye to you, my heart suddenly sank. I felt so weird. We didn’t have a fight or any misunderstanding. But I didn’t see a smile on your face when I said goodbye. Maybe you are just exhausted. But it is not the facial expression that I saw, but the heart. And suddenly, I miss your smile so much.
Every time I nagged you, I would ask myself, “Am I right to be so demanding?” Like I said, I am a perfectionist. So I want everything to be on schedule. I want to start discussing or debating at 6 p.m. sharp. I want to meet people on time. I hate when things become out of control. But truth is, they always do. And then I will feel unhappy. I will stop trying hard. However, things shouldn’t be like this. (Why am I using so many “like”? Hmm, it must be that I am writing to you!)
When I focus so much on competition, I tend to forget the fun of debate. (It’s not that HKDO doesn’t worth us working our ass out!) But I don’t like myself being so harsh. It should be fun! I still remember what Won Chian lim said, debate is about having fun. Though I couldn’t believe that I actually quoted him, but he is right. Damn right! And I should always bear that in mind. Or you can remind me when I become too obsessive.
So why am I writing you a long and weak-structured letter in English? Well, at first, I just wanted to send you a song, which we sang a lot together. You will always be my dearest Anne, a good friend and a great partner. I will still be picky about your grammar mistakes and I will still want to occupy your time to practice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I want us both being happy during the process. It’s lovely to sing and play with you, and I want to make this upcoming month as lovely and memorable as it can be, no matter how many things are nagging us. So smile and go!
Let’s sing it next time! You know that I see your true color.

Always yours,
Tammy



True Color

You with the sad eyes
Don't be discouraged
Oh I realize
It’s hard to take courage
In a world full of people
You can lose sight of it all
And the darkness inside you
Can make you feel so small

But I see your true colors
Shining through
I see your true colors
And that's why I love you
So 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Your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are beautiful,
Like a rainbow

Show me a smile then,
Don't be unhappy, can't remember
When I last saw you laughing
If this world makes you crazy
And you've taken all you can bear
You call me up
Because you know I'll be there

And I'll see your true colors
Shining through
I see your true colors
And that's why I love you
So 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Your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are beautiful,
Like a rainbow

(When I last saw you laughing)
If this world makes you crazy
And you've taken all you can bear
You call me up
Because you know I'll be there

And I'll see your true colors
Shining through
I see your true colors
And that's why I love you
So 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Your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Shining through

I see your true colors
And that's why I love you
So 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Your true colors
True colors are beautiful,
Like a rainbow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旅行就該走自己的路

旅行就是走自己的路,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不必這麼害怕跟別人相同。



你不能把整座城市變成一座博物館你無法不提起此處曾經發生過的戰爭,但你不能停在這裡。如果你找到一個極端,將會使過去變的廉價;但若走到另一個極端,將會使現在受到限制。你必須讓這個地方成長,使它成為當地人民──以及遊客──的家園。活著,不是只為了記得

在府城晃蕩了四天,不斷地思索保存老屋跟開發之間的平衡。保存過去的重要性究竟多大?值得我們如此費心?當過去的生活型態跟樣貌徹底消失,我們又承受了什麼樣的損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過去,都有各自的歷史包衭,如何不忘記歷史,又如何積極向前看,是身為城市居民的我們,應當要思索的。像是老屋再生,如何避免文化資本被簡化成經濟資本,讓人只識情調,不解歷史脈絡?
       
        道格在柏林體驗了其掙扎於自身定位的不協調感,但我讀陳思宏的"叛逆柏林",卻又是一個任文青撒野的好所在,當真是一座城市百種感受。

        瑞士這個中立國,遠離衝突雖讓她享有平靜,卻也讓他缺乏歷史感。

別再費盡心思拍出好照片。這跟軍鈞之前提到的概念很像,與其執著於拍出可以在臉書上炫耀的圖片,不如讓自己全然地享受每一個當下。照片再美,比得過明信片嗎?更何況,網路發達的世代,flickr上遍地即是。我可以理解這樣的觀點,但我並不全然同意。我還是希望自己懂得攝影,起碼從鏡頭看去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而或許拿著鏡頭時,會對周圍的環境更有覺察力。總之,只要謹記一個原則,把握當下,不管是否拿著相機,都要記得讓自己拋開束縛的去體驗,以自己是否能好好感受為最優先考量。

旅行市場的成長公式:
中產階級的擴張+流行文化的影響+旅行容易度的提升=大量的旅遊人潮

"在現代,一場離家幾千里的旅程,都是從建立一個部落格開始的──近幾年來,這幾乎已成為一種義務。"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我覺得現代人是如此害怕被遺忘,因此幾乎什麼事都急著要分享,彷彿不這麼做就會被淹沒在無數個臉書帳好中。只是當我們亟欲呈現自己給別人看時,那個是真正的"自我"嗎?還是那必定是我們修飾包裝過的形象,甚至我們自己都深信不疑。

道格對於書寫的型態提出了細緻的觀察:"當年我母親寫信時,也有事物會令她分心,不過這些事物不在信紙上,而在周圍的環境中:車流、鳥鳴、人影、氣味,它們就屬於那裏。這些事物不會將他抽離,反而能令她更融入周遭環境。這就是寫信跟寫電子郵件的關鍵差異──除了螢幕,我們和其他事物沒有連結。"不知道為什麼,使用電子產品時,我們全神貫注的程度往往讓我們徹底跟周圍環境脫節。但是寫信時卻不太會,是因為電腦的使用跟書寫對大腦的刺激不同嗎?我還記得每次寫信時,筆到之處,都充滿了那個地方的氣味,甚至是我的味道、或是極度感性之下的眼淚等等,但是電子郵件不會記錄這些,他連筆跡都統一,讀信的人也無法從字跡判斷我當時的心情。無奈人都是懶惰的,許久沒有拿筆寫字,還是貪圖方便,就如同正在打字的我。
道格精闢的下了結論:時至今日,"寄自iPhone"已成為我們這個年代的專屬郵戳。

最重要的旅行應用程式就是"關機"。
我們都忘了如何過無聊、什麼都不做的日子,都忘了不用電腦,該如何把日子填滿。我們不能忍受未知,不能接受不舒適的環境,但是道格說了,旅行就是享受一個過程,從什麼都不太懂,逐漸摸清方向,融入當地的生活。不然,如果一切都在清楚掌握中,你就錯過了任何可能的驚喜了。
我不禁慶幸這次環島,我跟西瓜做到了放空自己。我們可以在一片草地待上一天,可以在一間飄著咖啡香的書店窩上一個下午。旅行就不應該有既定的時間表,逼著自己去完成。

第一眼看威尼斯,應該在破曉時。

最道德的旅遊路線就是往人多的地方走。這些地方有太多遊客,他們知道要如何處理訪客。(真的嗎?)開發新路線,反而可能破壞生態。(我覺得那是指野外,城市中的巷弄應該還不至於如此。)

如今人人立志成為旅人,對"觀光客"這個名詞則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兩者之間的界線到底是什麼?
旅客是主動的,努力探索人事物、勇於冒險跟體驗。
觀光客是被動的:他期望有趣的事情會發生在他身上,他只是去"觀光"。
看似旅人比起觀光客要來的好,但是作者持平的評論道,其實被動的旅行也有其需要,對許多工作過度的人而言,想要利用假期放鬆有什麼錯?不過,我想觀光客之所以惹人厭,就在於他們找樂子時忽略了當地的文化傳統跟習俗,變成了常民生活的入侵者。或許身為觀光客,就應當識大體的到度假村、遊樂園之類的地方,享受明確的服務。
但作者又說,如果是以心態區分的話,那目的地是哪根本無關緊要。你可以是迪士尼樂園中的旅人,也可以是西藏的觀光客。
最終,去哪裡旅行並不重要,而是你如何展開你的旅程。真正指引你的,不是規則跟數字,而是永不滿足的好奇心。

道格以一個平凡的上班族身分告訴我們,即使你沒有勇氣挑戰那些無人前往的私房秘境,即使你想走的路線其實是大部分觀光客的必經之路,那又如何?旅行在這個年代已經變得太過強調獨特性,大家都害怕去熱門景點,好像這樣就太平庸了。但我們卻忘記,熱門景點之所以為熱門景點,就在於它的好歷久不衰。

        下一次出走前,我該回來看看這篇讀書筆記!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轉彎


原本立志今天要早點睡的,結果搞到現在還是沒去洗澡== (我打完就會乖乖去洗,我保證!)
晚上跟許可吃飯,吃冰,散步,躺在小福前的木椅(對,用躺的,只要跟許小姐在一起,我就會忘記形象是什麼。反正隨地皆可躺,隨處皆可高歌,任真自適,又奈我何?)如果不是這樣,我怎會發現晚上躺在木椅聊天有多舒服,只可惜台北的天空沒有星星。



你真的覺得你沒辦法同時做好幾件事?”
她認真問道。
我突然愣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要專心準備比賽,因此抗拒一切其他事物,但是這樣真的是好的嗎? 只是不斷地逼自己想論點,看新聞、評論文章,這樣就夠了嗎? 辯論需要的思維是什麼? 我辯論的原因又是什麼? 如果本來是為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我卻為了辯論而放棄去了解這個世界,那是不是有點背道而馳了?
我想我必須先排出個時間表,才能裝下我們滿到溢出來的待辦清單!

我真的很想知道要怎麼樣才能更有效率==



喜歡軍鈞的文字,不過度修飾,記錄了她認真思考的過程。關於部落,關於服務,我們是什麼心態?在他人眼中又是什麼姿態?
“我們去部落,卻不是把我們的眼光帶到部落,而是把部落的風光帶回自己的家。”
“現在的人就是太依賴數位的東西,什麼相機啊錄音啊這些東西,所以忘了用心去看見去感受。因為聽了這席話,我從此以後都很少帶相機出門,才開始覺得只有眼睛仔細看見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留在心裡;看見有人總是拿出相機拍個不停,就會替他感到擔憂,擔心他忘了用真實的眼睛看世界的方法。”
當我們不追求拍出最好的畫面時,是不是才能真的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這是攝影者的兩難嗎?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也許那些複製能夠讓你重溫那些快樂與悲傷,卻可能讓你在當下忘了應該要100%快樂與悲傷,而不是花20%的力氣去挽留終將逝去的影像與聲音。”
我如此努力地拍照、錄音、寫作,無非就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記憶沒有信心。太多研究,太多資料顯示,我們的大腦一點也不可靠,而我更是一個非常健忘的人,只要筆記本是空白的,往往腦袋也是。對我而言,唯有記錄,才能抗拒遺忘。
但是我會不會因此錯過了什麼呢?
我無法拋開這些工具,因為我相信即使不是給自己看,有些東西還是有給別人看的價值,而我現在努力的,就是求取記錄跟體驗之間的平衡點吧!願我能深刻的體驗之後,盡可能忠實的記錄。



行文至此,突然很感恩室友借我網路線,讓我可以廢話一整晚XD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停留


久違的椰林大道,久違的人潮,突然覺得陽光刺眼,前方未可知。
風風火火的從台南回到台北,才剛離開,就無比想念。忘不了老城的悠閒愜意,忘不了夜裡乘著車呼嘯而過的快感,忘不了我們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吃吃喝喝的肆無忌憚。一個暑假就去了兩次府城,走的景點也都大同小異,卻毫不覺得無聊。是因為台南是這樣值得再三拜訪,細細品味、漫步的地方,是因為每隻意識蟲都好可愛、好有想法。
就像之前一下火車,走出高雄火車站的剎那,我就無比懷念東台灣的藍天白雲,海水粼粼。回到台北,回到繁忙、緊湊的大都會,我鬆弛的心還沒上緊發條,還有點難面對兩天後即將開學的事實。好像我走得太快,我的靈魂還跟不上,還遊蕩在安平的巷弄中,還迷醉在神農街的光影搖曳。
全身痠疼無力,不知道是身體真的累了,還是心默默地讓他們也停擺了?

望著來往不斷的新生、社團招生,我起初也活力十足地四處發傳單,卻一下子就倦了。我好想縮在一個角落發呆,什麼事也不用做。不用煩惱課表,不用操心社課,不用把自己偽裝的很自信、很堅強,因為我真的好累。
想要趕快把心抓回來,安頓好漂泊不定的靈魂,精神充足的迎接新學期的挑戰。要大二了,在夏日的尾聲,我終於要面對自己的新身分了。


加油,鐵咪! 雖然身體不是鐵打的,可是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