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談到網路時代,書寫者如何作為一種公眾媒體。吳明益的堅持,堅持不被群眾的掌聲迷惑,堅持讓自己保留在私領域的書寫,這是一種創作者為了保持清醒的決心。
我有嗎?
寫作者一方面要跟大眾對話,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個人天地,另一方面又要跟大眾保持距離,冷靜的觀察還有獨立思考,如何拿捏之間的平衡,我們都還在學習。
「我個人因無能且非常可恥地未站到第一線參與運動」,「這是我所能做的,一種微薄的償還。」這也說出我的心聲,因為不希望自己激情而盲目的去參與,而選擇以書寫作為一種戰鬥位置。
做為一個平時就廣泛閱讀,且讀書必用電腦筆記摘錄的「學者」,吳明益對閱讀也別有想法,「看書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帶給你原本不知道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體制會先否定這個理由,它換了一個理由:你應該知道的東西。」他認為「盲目的閱讀」反而能開拓視野,很有目的性的閱讀會愈讀愈窄。「我現在在種地,我親身種地之後才知道有個漫長的取得知識的過程。」對他而言,「這些東西都變成你的材料。」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i=TXT20130605142432I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