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沒事喜歡亂點文章
然後就會因為出現一些有力道的文字
或是一張充滿氣味的照片而驚艷不已
且讓我把這裡當作手札
記錄我偶爾的尋寶收穫
否則冬夜裡不聽使喚的手指
會讓我無法收藏這些當下觸動我的東西==
王丹:人生被六四卡住,我很光榮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429321
摘錄佳句:
1. 日後的王丹動態更新夾在小貓小狗壯男美女的自拍照更新洪流裡,猶如匆匆駛過的捷運車廂外的燈箱廣告。
2. 人生總不是一直這麼雞肋。
3. 對於一個無法回去的地方,恨它也是一種懷念的方式。
4. 流離可以成就一個知識份子的風骨,但流離也讓知識份子與土地失去了實在的連結,人就像是浦島太郎走了一趟龍宮,對於世上的一切因參與缺席,而感到陌生。北京不是他的北
京,台北亦非他的台北。
5. 時代就是如此殘忍,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再如何鋒芒萬丈發毛長角的珍奇猛獸,最後都只是人畜無害的小可愛,談談減肥,說說誰被槍殺,讓你在吃火鍋時多點驚呼、多點談資。
這篇人物專訪好精煉, 文筆真好!
------------------------------------------------------
我們來看另一篇:
神小風好可愛!!
神小風:我願意忍耐平庸的自己,等她慢慢長大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425335
一樣不免俗的要摘錄幾句:P
1. 「對我來說,平庸就是站在那台嗡嗡作響的影印機前,一再模仿筆跡所寫下的那個分數;反覆影印塗改而偽造出的那個自己,其實也只不過是,稍稍越過及格邊緣……」--〈成為百分之二〉,《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 《藍色大門》裡的張士豪說:「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青春再殘酷,總有些不忍放手的美好,是緊握著一碰就碎的沙粒,無可避免地消逝。還是會留下什麼吧?
2. 「也許我還不很明白,我願意忍耐這個比較不成熟、平庸的自己,可以等她慢慢長大。」成長對她來說,是一種練習比較喜歡自己的過程。
3. 「以前覺得寫作是武器,可以讓自己去對抗。現在會覺得,比較像是製造出一個空間,像是沙發、椅子,讓一些過不去的東西、那些戰爭過後的遺跡,找到一個地方安放,把它們拍一拍,然後跟它們說『辛苦你了。』」寫作作為一種安置,作為一種定位系統,讓人甩落身上的故事和傷口,讓它們有個棲身之地,也可以減輕負擔,「不讓它們像鬼魂一樣跟著你,你就可以繼續長大。」
原來, 成長是學會跟自己對話, 學會跟情緒相處, 學會跟過去和解.那麼,我要讓自己更好,更值得我去喜歡.
P. S 寫王丹那篇文章的人文筆真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