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不妥又怎樣


        知道聶永真一陣子了,卻沒讀過他的文字。沒想到昨天卻看到王郁仁買了他的雜文集不妥,小巧的口袋書硬包裝,有質感而不過度精緻。
        莫名其妙的就被我先拿來看了。

        我始終不明白那些被寫在散文集裡的,非常真實的日常生活、感情世界,那些被書寫的對象,他們都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被攤在陽光下嗎? 我也不知道作家對於公開自己的腦袋這件事情可以多開放? 很多時候,我不知道如何隱藏、包裝自己的文字而寧肯不公開,因為我是隻自閉的小蝸牛,不想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的蝸牛殼下藏了什麼,即使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想看,也沒有幾個人看完還記得。
        我也很想知道散文集裡呈現的作家,跟實際的人到底落差有多少,聶永真是不是真的像他的文字那樣有點自以為雅痞,會不耐的翻白眼,穿窄管褲戴粗框眼鏡,對於愛情跟理想冷嘲熱諷居多。到底文字傳達了多少真實? 如果我見到聶永真本人,我會說什麼? 我覺得他的文字有個性但我不特別偏好,他的人應該有趣但我們應該合不來。他會覺得我太迂腐感性天真,我會覺得他做作自以為是,就像我跟那些只會打招呼的人,即使偶遇也就停留在偶遇,不會有進一步的交集。
        我可以不愛他的文字,但是依然有被撞擊的時候。因為那是同為都市觀察者,同為龐大工業體系份子的產生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種種不被察覺的荒謬,還有我們對於生命最終還是一個人的體認。我像是經歷一場有所感觸的對話,可能不見得愉快,但是至少有片段是值得記憶的。

這段文字讓我想到Celine Dion的 All by myself
雖然歌詞意境跟文章不太搭



        “片段中有些散落,有些深刻……”張懸的歌詞突然浮現腦海,這就是讀散文的好處,像是走在秋天的小徑上,落英繽紛,而我拾起某片形狀特殊的葉片,不為什麼,剛好貼近我內心的空缺。很平常,很隨意,我可能每天上下學都經過,卻不曾意識到。
        但是因為我讀了雜文集,戴上聶永真那副跩跩的黑框眼鏡,我可以告訴你,其實就只是這麼單純,阿不然你想怎樣?


P.S 忽然覺得自己講話變得像王郁仁了。過度口語化的文字好像不太好? 但是寫起來很爽讀起來很有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