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島國子民太過安逸,還是香港太過擁擠喧鬧,我在行走的每一刻,都恨不得離開這座金錢堆疊的繁華,窮人的呻吟蓋在腳下,依稀聽聞。
這裡不重視環保,資源回收沒人要做,反正只要有錢,沒有什麼買不到。每座地鐵站之上幾乎都有商場,甚至是終點站柴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不斷的消費呢?
這裡的建築直入雲霄,是現代通天塔嗎?當人類越靠近雲端,越忘了腳下的芸芸眾生,還在每天的生存中掙扎。
我記得那一點也不氣派的維多利亞港,銅鑼灣海邊一角,小船搖搖,比高雄碼頭還破落。我都要懷疑自己是在這個國際轉運點嗎?但是香港的確存在著這樣的地方。銅鑼灣有精品林立的大街,也有庶民穿梭的小路。即使是大都會,常民生活如昔。
我看見那些沒有活力的中學生,是因為清晨早起嗎?他們的白裙還有些皺褶,臉上還充滿了夜讀的痕跡。我的中學時代,也是這般迷迷糊糊的模樣嗎?
但是我也看到香港大學的學生是如何有自信,如何敢表達,除了流利的英文,他們對事情的了解、分析,並不是我在台大常見的。我還記得他們如何拐彎抹角的嘲笑警察,這些學法律的菁英們,戲謔的嘴角,有一種熟悉世故的弧度。
我不知道我如果真的在這裡生活,是會變得堅強無情,還是會被擊垮,落慌而逃? 但我能做的也只有好好的珍惜台北,同時好好的準備自己,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寶島一樣可愛。
不只大自然使人謙卑,龐大的城市也讓人渺小,因為我們無可避免地被資本主義吞噬、宰制,無法自外於這體系。我渴望有一天到紐約、巴黎、倫敦等大城好好的感受大城市的氣派蓬勃,但我清楚我總有一天會回來的,因為我的心底,永遠都會有這麼一座小小的城,小小的島。
我從未如此想念台北,想念台南、宜蘭、台東,甚至是醜不拉機毫無特色的桃園,原來淨土是這麼一回事。
生命裡到底最後會剩下什麼呢?故鄉,異地,究竟什麼會留在心中?我覺得香港予我一種巨大的虛無感,彷彿我的靈魂最終會被那龐大的金錢黑洞吞噬。當我不比別人有錢,當我不比別人優秀,我彷彿就失去了人的價值。
但我於一個毫不留戀的城市,遇見一群我想記住的人。
跟逸瀟的深夜聊天、清晨散步,都讓我敬佩這個有想法、有行動力的中國女孩;表情超多、超萌的日本大叔Toshi還有也很可愛的評審Jesus;可敬的對手Kasif,真希望有機會多聊聊;HKUEDT 的Anthony, Cat, Mashiat, Vincent 還有其他人,以及最可愛的Hyewon
and Daniel。
我還記得冠軍賽是如何震撼我,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帶紙筆辯論,還能條理分明地反駁對方,Kip, Daryl, Andrea……,這些人真的太可怕了。辯論真的如侯門,一入深似海,一下海就難脫身了,因為你會渴望自己能成為那樣的人,在台上自信、從容的解構對方。
我需要好好地調整自己學辯論的方式。